天博官方网站聚焦磁共振新技术新应用 ——第二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 2018)召开
2018年12月20日-21日,由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北京波谱学会、《波谱学杂志》举办的“第二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iCMR 2018)”成功举办,近1000人报名参会。本次会议依托成熟的网络会议平台,致力于为国内外的广大磁共振工作者提供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促进和加强国内磁共振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作为一种功能强大、非破坏性的结构分析方法,磁共振技术自诞生以来,即成为十分重要的分析测试方法和科学研究工具,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材料、食品、地球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核磁共振还是一个和诺贝尔奖特别“有缘”的技术,据悉,自1944年起,先后有19位科学家因核磁共振荣获诺贝尔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技术的发展潜力。
为了更全面的展现磁共振技术的新进展,iCMR 2018特别分设了核磁新技术、新方法,磁共振技术在生物与医药领域的应用,磁共振技术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低场核磁技术共4个主题专场。大会共计邀请了16位核磁、顺磁技术专家及企业技术人员天博官方网站,针对上述主题做精彩报告并与大家进行交流。另外,本届会议的举行还得到了布鲁克、纽迈分析等磁共振仪器生产厂商的支持。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波谱学会理事长杨海军为大会致辞。致辞中,杨海军从核磁共振现象的发现及诺贝尔奖的获得开始,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及仪器的发展历程。其总结到,不断涌现的科学问题,是磁共振波谱发展的加速器,而用磁共振波谱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杨海军说,大家在使用仪器的时候,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搞清楚信号来源、谱图的意义等关键问题。
核磁共振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向俊锋介绍道,由于元素周期表中近120种元素几乎都有核磁活性的同位素,常用的宽带探头能够检测的原子核近60种,核磁共振技术用途非常广泛。在报告中,向俊锋从液体、固体核磁波谱两个方面,以技术和应用进展为主线,对国内外磁共振波谱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任萍萍在报告中介绍了布鲁克近期发布的两款全新的代谢组学研究平台:Bruker IVDr可对血液、尿液等样品中多达150种代谢物进行自动指认及精准、快速的定量(绝对浓度mmol/l); Bruker FoodScreener可对蜂蜜、葡萄酒、果汁等领域的食品掺假和质量问题进行快速鉴定,同时给出样品中代谢物绝对浓度的定量结果和非靶向性的溯源分析结果。
胡炳文介绍了其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运用原位和非原位NMR和EPR研究了NVPF体系,解释了其高速充放电的秘密;用固体核磁NMR和顺磁共振EPR研究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的负极材料;用NMR研究基于PEO的固体电解质;在此基础上,胡炳文开发了基于尿素-PEO的新固体电解质体系,并实现了导电率的大大提高;此外,胡炳文还介绍了最近的原位工作,包括in-situ NMR和in-situ EPR。
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在物理、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获取高分辨谱图的前提条件是高度均匀的磁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匀场也难以获得均匀的磁场,这时传统的磁共振方法难以获得高分辨谱图。林雁勤通过发展基于分子间多量子相干和常规单量子信号的脉冲序列,消除不均匀磁场影响,获取高分辨谱图。
布鲁克MRS部门应用专家 吕娟吕娟介绍了布鲁克在制药方面可以带来的解决方案,例如磁共振技术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在线监测,加深对反应机理的了解,从而设计和开发出更优化的工艺路线,减少工艺放大生产风险。其介绍说,越来越多的分析科学家使用定量核磁进行溶剂残留分析,提高样品分析的效率。
曹春阳的报告展示了如何以核磁共振二维谱、三维谱等技术确定序列较短的DNA或者RNA分子三维结构,如何利用分子间NOE、如何结合同位素标记、蛋白质结晶、荧光标记等技术开展它们与靶标分子、与配体小分子特异性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以期为国内适配体相关的课题研究同行提供技术帮助。
阮科一直聚焦片段的活性小分子的筛选优化与抗肿瘤增殖/迁移的功能研究,对现代核磁技术例如残留偶极耦合、顺磁标记、CEST等在超大分子复合物的应用有深入的研究。本次报告中,阮科详细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在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方面的研究。
报告中林东海介绍了如下内容:用生物核磁共振(Bio-NMR)技术研究蛋白质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包括:基于谱峰变化特征判断蛋白质构象化学交换快慢和蛋白质与化合物的结合情况,确定结合部位,测定亲和力,阐述相互作用机制,评价Bio-NMR方法的优缺点;用生物核磁共振方法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主要包括饱和转移STD、Waterlogsy、化学位移扰动CSP、基于片段的SAR-by-NMR等筛选方法。
通过固体核磁共振实验并结合理论计算,郑安民确定了固体酸催化剂的酸强度与吸附在酸性位上探针分子的NMR化学位移之间的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一套利用探针分子的化学位移实验观测值来定量测量固体催化剂酸强度的NMR标尺,实现了酸强度从传统的“定性测量”到“定量测量”,解决了固体催化剂酸强度测量的难题。
王晓亮通过引入氘代高分子链来稀释普通高分子链间强的H-H偶极耦合,配合高速魔角旋转和偶极滤波脉冲序列,获得了高分子链间临近度的信息。在聚苯乙烯本体中,表征了链缠结度的信息;在聚苯乙烯/聚苯醚共混物中,表征了高分子链间相容的信息,以及两组分相容的过程;在聚苯乙烯纳米复合物体系中,获得了高分子与界面邻近度的信息,从而理解纳米受限对高分子链段动力学的影响。
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中广泛存在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使性能各异的主客体间形成有机复合整体。借助于固态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有效了解主客体在形成纳米复合材料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也可以揭示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及相关尺度。郭灿雄通过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层柱结构复合材料、新型介孔催化复合材料及新型共晶结构药物复合体等制备及表征领域的应用实例,介绍了固体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在纳米复合材料表征中的使用方法。
本报告从工程现场测量的需要出发,介绍了便携式核磁共振测量系统的研究内容,并列举其在电气绝缘材料和多孔介质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包括核磁共振传感器的小型化设计、便携式核磁共振谱仪设计及工程现场测量案例。徐征介绍说,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核磁共振技术从实验室搬到工程现场是一个必然趋势。与实验室测量相比,现场的原位测量能够提供更丰富和真实的信息,这也是核磁共振研究值得探索的方向。
士周兵多年来在国际上致力于使用NMR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极富挑战性的地学问题,如使用超高场高精度固体NMR实验并结合量子理论计算,研究并精修晶体局域精细结构。本次报告中,周兵详细介绍了FFC NMR技术在非常规油气藏中的应用。
水分是食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及分布状态对于食品加工及贮藏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广受关注的技术,低场磁共振因其能快速、无损地检测食品水分含量和及其分布与迁移状况,在食品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水分相态分析方面有巨大应用潜力。磁共振弛豫技术可对食品加工过程水分进行检测、区分与鉴别和对理化指标进行预测,如食品干燥、复水、贮藏、热变性、反复冻融、腌制和掺假等;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对水产品进行内部水分的可视化观测。谭明乾在报告中总结了最近低场磁共振技术在食品水分相态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低场核磁共振作为无损、快速的检测技术在食品加工和贮藏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肖立志长期从事井下核磁共振波谱学的理论、方法、仪器及应用研究,在成像测井,网络测井和油气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有探索性成果。在报告中,肖立志介绍了核磁共振的技术原理,给大家展示了国内外不同单位、不同类型的核磁共振仪器,并详细介绍了其井下核磁共振仪器的开发及应用方面的工作。
江苏省苏力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78.60万元采购气相分子吸收,流动注射分析
特种纸印刷色彩管理专业解决方案—eXact 2 Plus便携式色差仪检测
探秘大脑“地图”!北航汪待发,研发“世界首个”便携式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
时光见证 新春迎福——莱伯泰科十五年老用户狂欢开启,快来领取新春福利啦!
基因和细胞治疗解决方案详解:加速的实验室——丹纳赫 以科技加速新疗法开发
技术先行 让二噁英检测更“简单”——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庆华
北京理工大学王茜蒨教授LIBS团队:危险品LIBS检测及光谱分析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