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官方网站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钱前:躬身阡陌只为稻浪千重
12月1日,在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一束向日葵被送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室副主任钱前手上,同事们藉此为他从事南繁事业40周年送上美好祝福。
钱前被誉为水稻密码的“破译者”,大半生奋斗在南繁。他充分发挥水稻生物学多学科合作的优势,将生物技术和遗传资源渗透到水稻育种领域,在水稻遗传种质资源发掘创新、重要农艺性状解析与分子育种等领域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系列奖项,拥有50余项发明专利和新品种权,主持育成品种20个,连续5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陆续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等学术荣誉。
1983年踏上南繁之路后,钱前数十年如一日,把科技创新写在稻田里,“不怕难、不嫌烦,吃得下苦,静得下心,这才是真正的南繁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事,做成事。”
通过利用遗传诱变获得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遗传变异材料与突变体库,钱前团队发掘了近5万份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分析材料,建立了4000余份高产、优质、高抗水稻分子育种的亲本资源库;构建了国际上第一套籼稻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天博官方网站、第一个育性稳定适于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粳稻新材料,均被广泛应用;构建了粳稻/籼稻等永久遗传群体,成为水稻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为我国水稻全基因组测序提供了籼稻模式材料;主编《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系统总结相关领域的重要进展,有力提升我国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国际地位。
12月4日,走进钱前带领实验室野生稻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在三亚建立的野生稻种质资源圃,1.39万余份野生稻种质资源长势良好。圃内明星“小薇”稻格外醒目,它曾两次搭火箭到太空育种,如今家族多了新的小伙伴——“小薇籼”“小薇黄”。
“团队创制的‘小薇’系列超矮秆水稻材料,具有生长周期短、生长空间小、适于室内培养等特点,为水稻遗传分析及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新模式材料。”钱前透露,团队力争在多方支持下,充分利用国家作物种质库中的种质资源,将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建成全球保存野生稻种质资源最多的资源圃,开展野生稻中优异基因的鉴定利用,发掘出抗病虫、耐高低温和耐盐碱等突破性资源,解析其分子机理,为加快水稻品种创新和解决水稻关键生产问题提供新的契机,打造出野生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挖掘和创新的立体利用体系,为农业核心种源创新创制奠定基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则是芯片中的芯片。依靠种质资源,钱前等提出并实践品种分子设计的理念,将优异基因聚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育种材料,最终育出突破性新品种,筑牢粮食安全的底座。
钱前透露,团队已从技术和应用层面,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具体实施进行阐述,确定了影响产量和稻米品质的主效基因,阐明了其调控的分子机理,为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分子设计育种与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分子设计选育的粳质籼型杂交稻“广两优7203”获国家品种审定,同时也建立了高效、精准、定向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技术与平台;与李家洋院士等共同提出了理想株型与籼-粳杂种优势相结合的未来超级杂交稻分子设计模型,为水稻生产的第三次产量飞跃提供了优异种质资源,并率先用于分子设计育种实践。
因为对金色的稻浪爱得深沉,躬耕南繁,默默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力量,在种业创新的征程中,钱前一直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