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官方网站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博物学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 给予现代人新的启示
9月20日,交流互鉴 传承创新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创建11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津举行。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分享了《博物学与自然博物馆》的相关理论和观点。
桑志华,一位外国的博物学家,一生的精力都在执着追求博物学事业。周忠和院士认为,“这次纪念活动的主要意义还是因为桑志华到中国考察了20年,足迹遍布甘肃和山西、河北、内蒙等地,行程几万公里。这其中的很多工作都是比较开放性的。桑志华对于新生代晚期哺乳动物的研究、旧石器时代的研究,还有古人类遗迹的发掘,为中国在这些科学领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周忠和院士告诉记者:“桑志华所处时代,中国还没有一所正规的古生物学研究机构,也没有一个像样的自然类博物馆。他单枪匹马到中国采集到几十万件珍贵标本,创建博物馆。那个时期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采集很多的化石都运走了,而桑志华却将这些标本永久保留在中国。桑志华这种品质非常难能可贵。他的作为,推动了中国古生物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等学科,包括相关地质学的研究。今天我们聚到一起天博官方网站1,也是在弘扬博物学精神,同时也是中法两国科技、文化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博物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17世纪被正式定名。到了19世纪曾经鼎盛一时。博物学给现代科学中很多学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周忠和院士认为,尽管现在在科学体系里面已经没有博物学这样一种划分,但是其中的一些理念、精神至今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博物学讲究人类对自然的一种亲近,对于自然的观察和相关技术研究。现代科学已经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了,我们还要有一些综合的思维。人类的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我们对自然产生了破坏,然后又开始保护,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还需要更多的回归到自然。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博物学的回归带给我们的启示。”